位置: > 环球企业家网 > 环球资讯 >

王长华:呼吁在冀京校增加河北生源招生录取名额

时间:2017-08-23 10:45阅读:

  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都提了好几年了,但我们的教育,尤其是高等教育,却没见有多大实质性进展。所谓‘协同发展’就必须打破原来三地‘一亩三分田’的思维,让河北高校和首都高校‘牵手联姻’,教育才能真正协同发展。”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间隙,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向记者说出了他的“心事”。

  王长华曾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建言呼吁。2014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“七个着力”的要求精神,让他很是兴奋。“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对三地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,也是河北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。”

  在2014年的一次会议上,王长华曾向教育部一位领导建议,“就像东部高校支持西部高校那样,希望让京津冀高校之间也能‘牵手联姻’,协同发展。”三年过去了,京津冀在交通、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发展,但“教育的协同”却只是“打了雷,没下几点雨”,这让他着实着急。

  王长华认为,在基础教育方面,河北和京津两地的差别不是太大,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绝对拉开了“鸿沟”。“河北省是个人口大省,生源基础大,高等院校有100多所,没有几个有国家影响力的学科,更别说有影响力的大学了。在国家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之后,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只有4所,其综合实力和北京高校比起来,实在相差太远。”

  “西部高校都崛起了,中部高校不能‘原地踏步’啊,河北高校要善于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‘牛鼻子’,做好教育发展的大文章。”王长华说,“十一五”期间,在教育部支持下,东、西部高校实施‘手拉手’计划,这不只是挂个名,校级领导是实实在在地去援助校挂职3年,使得办学观念、日常管理、师资培养、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进步。

  3月8日,受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之邀,王长华利用会议期间唯一的休息机会,来到中央财经大学昌平校区,为文传学院师生“讲课”。当他看到这个校区对昌平文化带来的影响后,一个“念头”顿时萌生——“随着两地交通的协同发展,河北离北京变得越来‘越近’,如果将一部分北京高校的分校区‘迁’至河北,一方面能有效疏解北京的人口压力,另一方面又能刺激并带动河北高等教育发展,带动一批专业、学科的发展和提升。”

  王长华还建议“在冀京校”在招生政策上也应享受“绿色通道”待遇,“教育部面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增加招生名额,河北一些地区很穷很落后,一些学生的教育起点本身就很低,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,一把尺子的高考对这部分群体来说不公平,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国家政策支持。”王长华呼吁首都高校在河北的分校区,增加在冀生源的招生录取名额,让河北生源能“近水楼台”。

  在王长华看来,这样的“拉手”模式的带动作用更直接、更明显。“在京名校在河北建分校,势必会在学科建设、骨干教师流动、课程选择对接、学生培养、学校管理等方面加大交流力度,带动一批学校和学科的发展。关键是这样的发展带动模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财力,切实可行。”

  “人才的培养不是大干快上的工程,不像产业发展那样见效快,但绝对是一个指向未来、关乎长远的民生工程。经济发展了,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,教育滞后于产业、经济发展,势必造成经济发展的‘腿长’,人才供给的‘腿短’,不利于社会稳步均衡发展。”王长华希望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“药方”,为河北的高校“补补钙”。
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COPYRIGHT@2003-2014 版权所有:全球人物网 备案号:京ICP备11215364号